2016年12月1日晚,林安梧先生的《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2116教室举行。此次讲座林先生开始讲道家,所以是“《道家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的第一讲,林先生带大家读《老子》的文本,同时结合我们当前的文明,告诉我们如何去过一种道家式的生活,来自校内外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们认真聆听了讲座,并在最后和林先生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互动。
林先生认为“儒道同源互补”,如果说儒家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家则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家哲学是“处所、场域的哲学”,从“摄所归能”到“付能于所”。而此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同时道家强调“存在根源的推溯与开启”,比如《老子》第三十九章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而且林先生在讲座中多次以道家视野来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用“九一一双子星大楼的倒塌”与“巴别塔的崩落”来形容对“存在”的遗忘,并呼吁我们要回到“存在”本身。最后林先生讲《老子》的第八十章和八十一章,认为“小国寡民”作为一个“隐喻式的呼吁”传达了“深切的针砭”。
在讲座中,林先生不仅依托文本对道家进行深刻地哲学解读,同时不忘告诉大家应该如何读《老子》,应该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一种道家式的生活。比如林先生说,如果我们读《老子》第一章,难以理解,不妨先易后难,从能读懂的段落入手。林先生认为我们不能只把《老子》做抽象的思辨式地解读,一定要让其具体化,丰富化。总之,我们要在读经典中受用,修养自我的身心,学习道家的顺其自然。
最后,同学们进行了热情地提问,林先生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做了精彩的回答,并在课后和同学们进行了友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