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堂概况    专家队伍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学生活动    听课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尼山学堂 >> 学堂新闻 >> 正文 今天是:

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赵小建来尼山学堂座谈侧记
作者:苏秋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16:33 浏览次数:

20171023日,济南已是清冷的秋天,下午五点,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赵小建教授与尼山学堂一众教师和学生代表入座知新楼A1916房间,进行了轻松有趣的座谈。

位于孔孟之乡的山东大学,在儒学发展研究上一直为学界所重,赵教授首先便对此提出了关切:“关于‘儒商’,你们这里有研究吗?”王学典教授不无遗憾地表示尚未有研究,就此,他畅谈了关于儒学研究的一些展望,认为需要进一步部门化、学科化,应允许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参与对话,赵教授十分认同。关于国学研究,王学典教授回顾了山大国学研究的实体化进程,从文史哲研究院到儒学高等研究院,他认为“山大在文化自觉方面一直走在前面”。与王学典教授对面而坐的赵教授不时点头,她肯定了山大在国学研究上的优势与实力,继而回想起自己大学时期阅读《文史哲》杂志的经历,并关切今天杂志发行的盈亏问题。王学典教授告知,受电子化影响,杂志订购量大量减少,必须依靠社科基金与学校经费支持才得以正常发行。赵教授联系自己在美国的教学经验,表示在美国,文科的发展也受到了电子化的极大影响。

而在网络盛行、风气浮躁的今天,尼山学堂的学生依然能静心坐下读经典、做学术,赵教授认为十分可贵,因此对他们的选择充满兴趣:“你们为什么选择尼山学堂?是否有一种孔子后人的情怀?”尼山学堂2017级毕业生杨胜祥谦逊地作出回答:“主要是有兴趣,还有便是一种使命感的推动,这些东西还是需要传承下来的。”赵教授点点头,又问及父母方面是否会担心以后的就业、收入问题,杨胜祥告知,父母考虑后还是决定要尊重其兴趣。赵教授微笑感慨,“这个文化还是经得起考验的”,她提出,今天的风气下,人们常常怀疑“超过一夜的东西还有人看吗?”王承略教授坐在赵教授的左侧,他平和地应声而答:“他们平时看的书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哈哈不仅仅是过夜而已了!”王承略教授话音刚落,王学典教授便用带着山东方言的口音逗趣地接上,会议室传出了一阵笑声,下课后人尽散去的楼层一时打破了安静气氛。杨胜祥本科毕业论文——《明史·土司传考证》达三十几万字,赵小建赞许他静心扎实的品质,并要求会后借走阅读。他从药学专业转入尼山学堂学习,杜泽逊教授形容其为“舍熊掌而取鱼”,会场中又涌起了一阵笑声。谈到这里,赵小建女士又发感慨,多年在美国承担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她看到了网络对美国文科发展造成的冲击,“让学生一定要去读书是很难的,老师也是不断地退让”,她幽默又无奈地表示,面对这种情况下不理想的毕业率,“我做的贡献就是把考试题目变得更容易一点,”尽管如此,她每天的电子邮箱中收到的也多是学生们询问考试重点的邮件,出勤率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她十分关切尼山学堂在这方面的管理情况:“是否有什么惩罚性措施?”王承略教授轻松地回答:“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全靠自觉。我授权学生,有事可以不来,但几乎没有不来的。”杜泽逊教授补充到,尼山学堂每年在全校招生,有一定竞争,“进来的都是求之不得,各个水平高,不可能不听课。”赵教授羡慕不已:“这也是老师的幸福!”

紧接着,她关心起了尼山学堂学生的毕业率,杜泽逊教授告知,尼山学堂的毕业论文等要求一切遵照学校文件办,目前还未有不能毕业的。至于其他院系的毕业率,王学典教授补充到有延毕的,也有拿专科毕业证毕业的,赵教授认为这也是一种办法。巴金文书记还向赵教授介绍了《国学茶座》与《国学季刊》这两本刊物,作为尼山学堂自办刊物,它为尼山学堂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平台,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肯定。赵教授还谈起了自己对山大学生的印象,她认为山大毕业生总把“我们山大”挂在嘴上,是一种自信和自豪,联系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洛杉矶分校的竞争,她肯定了洛杉矶分校的眼界与野心,认为山大也有这样的自信和追求。最后她还与王学典教授探讨了孔子学院事业。

原定座谈时间为半个小时,但一直到六点,在工作人员的一再催促下座谈才匆匆结束,窗外晚霞早已散尽,赵教授与在场师生道别,起身赶赴下一场座谈。

 

(尼山学堂2014级苏秋红供稿)


关闭

山东大学尼山学堂2013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