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儒家文明论坛

儒家文明论坛第65期:汪荣祖教授谈“中西史学比较观”

时间:2019-11-04 作者:文/王露晗 图/于晓雨

10月31日晚,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六十五期)”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第五讲学厅举行。本场讲座题目为“中西史学比较观”,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教授主讲,李平生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汪荣祖教授介绍了二十世纪初,梁启超进行史学革命,迎接西方现代史学,以致造成传统与现代史学断裂的大背景。本场讲座,他主要围绕中西方史学相似与差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首先汪荣祖教授阐述了中西史学四个相似方面:一、史官制度:中国与西方都设立史官,中国更有“天子不观史”、“尊直笔鄙曲笔”的传统,与西方的客观记录别无二致。二、史学评价模式:中国传统史家以儒家道德价值为标准,喜作褒贬,形成“儒家史观”。西方史家视为弊端,指出修史褒贬的“反历史性”。实际上,西方史学并不废道德示范,即使18世纪以后出现了从“资鉴模式”转移到“发展模式”,但前者并未消失。三、史学功用:中国史学重经世致用,已成为历代的实践,并非仅停留在理论的层次。西方也未废以史致用,史学家受聘于政府机构,历史系设立应用史学屡见不鲜。四、治史方法:中华史学以考据为治史的基本方法,主张借助音韵训诂,究明典制名物,至乾嘉达到顶峰,而西方以“实证”史学自负,讲究用原手史料重建信史,究其实质乃殊途同归。

进而他指出中西史学的三大差异:一、史学体裁:中国史学体裁繁多,编年、纪传之外,尚有会要、学案等,统而阅之,可窥全豹。相较之下,西方史学仅纪事本末一体,但集分析、解释、论述于一体。钱钟书《管锥编》兼采中西之长,粲然可观。二、史家侧重点:中华史家不重战争书写,中国的价值观来自尊王黜霸的王道精神,在非战文化的浸染下,认为没有真正的义战。西方史家注重书写战争,以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罗多德《历史》为典型代表。三、史学精神:中国史学蕴藏了深刻的人本主义,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的内涵大相径庭。他着重强调了第三点,指出司马迁奠定了传统史学的人文性格,绵延两千余年。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历史书写,为各色人物立传,讲究同情之了解,不尚神秘,多问苍生。

汪荣祖教授最后对西方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只知编录史料而欠历史思维的观点予以否定,但也承认传统史学确实罕见西方所谓的“历史哲学”。中西史学虽出自不同背景,实际上殊途同归。今日中国史学发展的困局在于如何完全摆脱完全依赖西方的学术理论,如何争取史学的话语权,这值得深思。

在点评总结阶段,李平生教授称赞本场讲座内容丰富,涵盖古今中外,博大精深,所提出的议题还有非常大的探讨空间,充满问题意识,使在场师生收获满满。他认为中国史学应把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