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602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以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学和研究及新闻、出版、宣传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以诚信为本,学风严谨,勇于求真,以学术为生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有道德承担和现实关怀。
2.要求博士生具有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较深厚的人文素养,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要了解本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追踪学术前沿,能熟练地运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法,从事尖端研究,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胜任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
3.掌握第一外国语,初步掌握第二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 研究方向
1.史学理论
研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历史理论,同时深入把握当前西方最新的史学理论与方法。重点探讨历史本体论、历史知识论、历史方法论问题。
2.中国史学思想史
研究中国史学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侧重探讨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包括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历史客观性问题,历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历史学的自主性问题,历史学的危机与出路等。
3.20世纪中国学术史
系统和深入研究五四以来史学流派的治史路数、优劣异同,结合20世纪中国的几种主要的史学思潮,把握现代史学发展的线索和趋势。1.中国古代史学史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学习年限为3~7年。
四 应修总学分数
总学分19学分,其中必修15学分,选修4学分。
五 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2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专业课12学分。
前沿讲座5学分。
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以小型讲座或讨论为主,由导师主持,也可由博士生重点报告、主讲。重点关注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态势和热点话题,以培养博士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专业前沿学术建设的积极性。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本人主讲不少于5次,并撰写学术论文。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的教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极以上记5分。
2选修课
学校面向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计2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阶段课程,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六 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前组成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五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委员会负责对博士生一年多来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估。
考试方式可以口试、也可以口、笔兼试,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补考,不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要求博士生站在学术的前沿,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领域,结合传统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且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10万字以上)。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价值,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在中期考核之前,博士生做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导师最后对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开题报告通过者,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博士研究生要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文献综述。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及写作质量。每隔3—5个月,博士生向导师及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导师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博士生导师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应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成果要求:
以论文形式体现的成果应是以第一作者和“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公开出版、网上可查或清样为准。至少达到以下(一)或(二)所列质量和标准:
(一)在学期间,在SSCI源刊或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注:以学术研究部公布的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目录为准,不含《山东大学学报》)或在CS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备注:一、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CSSCI集刊两篇折抵一篇。 二、成果要求中所指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类文章。)
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有获奖证书);
2.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署名前5位;
3.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署名前2位;
4.EI收录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篇;
5.获授权发明专利前2位。
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应为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原则上为“山东大学”。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学典 :《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三民书局
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
王学典:《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
肖黎主编:《中国历史学四十年》书目文献出版社
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
桑兵:《国学与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三联书店
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陈启能等:《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田汝康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文杰等:《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
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柯文:《历史三调》,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史·史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类别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开课
学期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授课教师
| 考核
方式
| |
必
修
课
| | DP1209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 C08014002
| 专业外语
| 2
| 36
| 2
| 李平生 杨华
| 考试
| |
学
位
专
业
课
| D08014006
| 当代史学理论前沿
| 1
| 54
| 3
| 王学典
| 考试
| |
D08014036
| 中外史学经典名著研究
| 2
| 54
| 3
| 张富祥
| 考试
| |
D08014001
| 前沿讲座
| 1-5
| | 5
| | 考试
| |
选
修
课
| DP0891011
| 第一外国语
| 1
| 72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CP0891022
| 第二外国语
(英、日、法、德、俄任选)
| 2
| 72
| 2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DP1209002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D12014022
| “五四”以来主要史学流派研究
| 2
| 54
| 2
| 王学典
陈 峰
| 考试
| |
D12014023
|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界
| 2
| 54
| 2
| 王学典
| 考试
| |
D12014024
| 中国现代史学名家专题研究
| 2
| 54
| 2
| 王学典
李扬眉
| 考试
| |
D12014034
| 20世纪的西方史学
| 2
| 54
| 2
| 王冠华
| 考试
| |
D12014025
| 后现代与历史学
| 2
| 54
| 2
| 王学典 王晴佳
| 考试
| |
D12014026
| 比较史学史研究
| 2
| 54
| 2
| 王晴佳
| 考试
| |
D12014027
| 西方史学理论专题
| 2
| 54
| 2
| 陈启能 姜 芃
| 考试
| |
D12014028
| 年鉴学派研究
| 2
| 54
| 2
| 陈启能
| 考试
| |
D12014029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 2
| 54
| 2
| 姜 芃
| 考试
| |
D12014033
| 中国古代历史考据学遗产研究
| 2
| 54
| 2
| 张富祥、李梅
| 考试
| |
D12014030
|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
| 2
| 54
| 2
| 张富祥
| 考试
| |
D12014031
| 乾嘉学派研究
| 2
| 54
| 2
| 张富祥、李梅
| 考试
| |
D12014032
| 儒家经典与中国史学传统
| 1
| 54
| 2
| 李梅
| 考试
| |
补修课
| C08014016
| 历史科学概论
| 1
| 72
| | 王学典等
| 考试
| |
C08014015
| 中国史学史
| 2
| 72
| | 张富祥
| 考试
| |
| | | | | | | | | | | | |
总学分不少于19 学分 必修15选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