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学术报道

    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抢救保护珍贵典籍的又一硕果 ——《山东文献集成》圆满竣工

    时间:2013-07-26 作者:儒学高等研究院 

    中国学者向有注重整理乡邦文献的传统,他们常把乡贤的著述汇为一编,编纂地方文献丛书,仅《中国丛书综录》就著录郡邑类丛书七十余种。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先贤著述宏富。据统计,山东历史上产生的著述达一万种以上。但这样一个文化大省,并没有编纂刊印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献丛书。为了弥补这一缺憾,2005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王学典、杜泽逊提出编纂《山东文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的计划,经山东大学领导上报山东省人民政府,获得特批立项,成为山东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韩寓群省长担任主编,山东大学设立编纂处,王学典教授任主任,杜泽逊教授任副主任,负责实际编纂工作。从2006年出版第一集,到2011年10月出版第四集,历经六年,终于圆满竣工。煌煌200巨册,共影印山东先贤著述1375种,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任何地方文献丛书,可谓规模空前。

    除了网罗宏富,《集成》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具体来说,大抵有以下四端。

    一、珍本秘籍影印,古籍保护的最佳方法

    《集成》选目最重要的原则是收录罕传秘本,我们翻开《集成》,珍本秘籍,琳琅满目。如宋书升《尚书考》、王筠《礼记读存》、王守训《诗毛传补注》、田雯《诗经大题》、刘喜海《古泉汇考》、杨以增《杨端勤公奏疏》、许瀚《拟史籍考校例》、蒲松龄《聊斋文集》、王献唐《王献唐先生遗稿》等都是稿本或钞稿本。卢见曾《读易便解》、周亮工《全潍纪略》、孔尚任《画林雁塔》、李文藻《尧陵考》、陈介祺《宝簠斋集各家彝器释文》、许瀚《攀古小庐杂著》、赵士喆《石室谈诗》、李文藻《南涧文稿》、高凤翰《南阜山人诗集类稿》等都是钞本。据统计,在《集成》全部1375种书中,稿本352种,钞本295种,稿钞本占据了近一半。

    很多文献流传极少,甚至赖世间孤本传于一线,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些文献便永远消失在天壤之间了。所以,为古书续命,是几百年来学者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影印出版,使珍本秘籍化身千百,是保护这些善本的最好途径。从清末黎庶昌影刻《古逸丛书》,到张元济主持影印《续古逸丛书》,再到《古逸丛书三编》,以至近年《中华再造善本》的出版,莫不出于为古书续命的考虑。《集成》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所选底本多为稿本、抄本,其中相当比例为从未出版的孤本。即使是选用刻本,也考虑到其流传较少。可以说,《集成》能够很好地起到为古书续命的作用,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集成》采用影印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这些珍本秘籍,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文本。民国以前的地方文献丛书大都采用刊刻的方式,近年来更多的是点校整理。刊刻和点校整理固然各具优长,但也存在一个弊端:难以保持古书原貌。而影印则不同,它可以把古书原貌呈现给读者,而没有刊刻和点校排版过程中造成的文字上的误差。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影印本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比如《四部丛刊》收录的书,虽然目前很多已经有了点校整理本,但在学术研究时,人们还常常参考《四部丛刊》。

    二、全新材料,推动学术研究

    由于《集成》收录的很多稿本、抄本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收录的其他精刻本、排印本和石印本,也多流传较少。这些珍本秘籍长期收藏在图书馆中,大都从未出版过,学者难得一见。《集成》的出版,使这些书得以化身千百,让更多的研究者阅读到这些珍贵的学术文献,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比如生活在同治光绪间的单县时庸劢是一位鲜为人知的音韵学大家,他用一生心血撰成音韵学专著三十八种,不但总结了前人的音韵学成果,而且富有新见。王献唐先生认为:“他的功力和新颖见解,在清代二百六十年内,具有山东全省的代表性,同时也有全国的代表性。”《集成》第一辑把沉埋了一百多年、几乎不为人知的时氏音韵学遗著予以影印出版,必将为音韵学研究提供一大批崭新的文献资料。

    又如王献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金石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图书馆事业家,他一生留下了数十部著作,其中《炎黄氏族文化考》、《那罗延室稽古文字》、《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国史金石志》等体大思精,为各领域的权威性名著。《集成》第四辑将其26种手稿,及他人三种著作稿本,合计29种,汇为《王献唐先生遗稿》。收入《遗稿》的多种手稿未曾刊行,赖一线而孤传。把王献唐先生的著作系统地汇集影印出来,对于认识和研究其学术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地方文献和家族文献的研究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集成》是一部山东地方文献丛书,对于研究山东的学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集成》第一次将《山左明诗钞》、《国朝山左诗钞》、《国朝山左诗续钞》、《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汇为一编,对于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山东先贤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他如孙锡嘏《般阳诗钞》、孔宪彝《曲阜诗钞》,王赓言《东武诗存》等对于研究淄川、曲阜、诸城等地的文学创作情况也有重要价值。

    《集成》还收录的大量的家族诗文集,如颜崇槼《海岱人文》(包括曲阜颜氏诗文集三十三种),黄守平《黄氏诗钞》,《安丘曹氏家学守待》、《安丘曹氏家集》、《曹贞吉父子诗稿》,王懿荣《福山王氏家传集》、《济南朱氏诗文汇编》,万名炜《曹县万氏诗文集》,刘延圻《东武刘氏诗萃》,单步青《高密单氏诗文汇存》等。为研究这些家族的文学成就提供了资料上的便利。

    学术进步离不开新方法和新材料,《集成》的贡献在于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必将促进新的学术增长点的生成。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利用《集成》提供的新材料从事学术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和深入,《集成》的学术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学界的认可。

    三、考证审慎,不乏开拓创新

    《集成》在鉴别版本、核定书名卷数、确认作者及其籍贯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于前人错误多有订正。

    如《海岱人文》三十三种四十五卷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山东文献书目》都著录为福山王懿荣撰。但是从这部稿本本身找不出是王懿荣纂辑的证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集成》通过微波榭主人题记、王献唐先生《双行精舍书跋辑存·藤梧馆金石题咏集录跋》、天津图书馆藏王懿荣手稿本《海岱人文册目》、孔宪彝《曲阜诗钞》等材料,证明王懿荣所编《海岱人文》另有其书,《集成》所收的《海岱人文》作者当为曲阜颜崇槼。证据确凿,可为定论,可正此前著录的疏失。

    《集成》对所收各书的版本进行了较为审慎的考订。如聊城杨以增撰、杨绍和辑《杨端勤公奏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山东文献书目》定为稿本,可是全书字体工整,应该不是手稿,《集成》遂定为红格清稿本。此外,《集成》对版本的著录较其它一些书目更为详尽。如日照许瀚的《拟史籍考校例》,《山东文献书目》只著录为稿本,而《集成》著录为“清道光二十六年稿本”,指出了此本的具体时间。诸城刘墉的《刘文清公应制诗集》,《山东文献书目》著录为“清道光六年东武刘氏味经书屋刻本”,而《集成》著录为“清道光六年东武刘氏味经书屋仿宋刻本”,以“仿宋”二字指出了此刻在字体上的特征。

    《集成》在作者前著录籍贯,也是一个创例。书目著录籍贯,对于地方文献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而现在编纂的书目,包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在内,大都不著录作者籍贯。虽然籍贯就简单的两三个字,但由于牵扯到古今地名的演变,古人署籍贯的习惯等很多问题,著录准确无误,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就《集成》来说,其中的郑玄署北海,李蕃署海曲,张希杰署练塘,贾应宠署阙里,《集成》准确地把这些地名换成当时的县名,足见著录籍贯需要细致的考订。

    四、展现成就,提高山东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先秦两汉时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但隋唐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江、浙、皖地区文化的发展,山东文化的地位有所下降,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山东文化在明清时期出现了断层。《集成》所收录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明清时期的著述,特别是以影印稀见珍本为特点,把过去不为人知的山东先贤著述影印行世,能够让世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山东先贤在明清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

    在经学方面,山东先贤的研究遍及五经。《集成》收录了张尔岐《周易说略》、卢见曾《读易便解》、刘以贵《周易本义析疑》;张尔岐《书经直解》、牛运震《尚书评注》、宋书升《尚书要义》;王守训《诗毛传补证》、牟应震《毛诗质疑》;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马骕《左传事纬》,柯劭忞《春秋穀梁传注》等。这些经学著述,或体大思精,或注释精审,或深入浅出,显示了齐鲁学人深厚的经学功力。

    在小学方面,清代《说文》四大家中王筠、桂馥皆是山东人。《集成》收录了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正字略定本》、《祁刻说文解字通释斠录》等。由于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已经被影印多次,故《集成》仅影印其《缪篆分韵》。其他的如王维言《方言释义》、时庸劢《单县时氏音学遗著》、丁惟汾《方言音释》、翟云升《隶篇》、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单可琪《音韵同异辨》等。亦充分体现了山东学人在小学方面的成就。

    山东在清代是金石学的中心,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金石学家,如陈介祺、刘喜海、吴式芬、许瀚等,都在金石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集成》影印了陈介祺《簠斋藏古目》,刘喜海《古泉苑》、《金石苑》,吴式芬《金石汇目分编》,许瀚《许印林先生吉金考释》、《攀古小庐古器物铭》、《攀古小庐砖瓦文字》、《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释文初草》、《攈古录金文考释》等。能让世人充分地了解清代山东在金石学上的成就。

    在文学方面,《集成》影印了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姜垓《浏览堂残稿》、冯惟敏《海浮山堂诗稿》、邢侗《来禽馆集》、于慎行《穀城山馆诗集》、王士禛《带经堂集》、高凤翰《南阜山人诗集》、赵执信《饴山诗集》等。能让世人了解明清时期山东文学的成就。

    《集成》较为集中地向世人展现了齐鲁学人在文化上的成就,对于重新认识清代学术史上山东学人的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集成》影印稀见珍本,对于古籍保护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受《集成》的影响,全国不少省份也在计划仿出版本省的文献丛书。所以,《集成》的出版不仅对于山东文献的保护与整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来讲,也是抢救保护珍贵典籍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