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山东问题。山东问题历时20余年,先由德国侵占胶州湾而引发,中经日本趁火打劫,后来演变为一项重大的国际交涉。弄清山东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了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哪些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作为这股狂潮的第一个信号便是德国侵占胶州湾。1897年,德国在觊觎已久、做好了侵略山东的充分准备以后,借口“巨野教案”,悍然出兵侵占了胶州湾。次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规定:一、中国将胶州湾租与德国,租期以99年为限,租借地内的主权归德国。二、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建造两条铁路,其一由胶州湾经潍坊、博山等处至济南及山东边境,其二由胶州湾往沂州经莱芜至济南。铁路两旁各30华里以内,允许德国人开挖矿产。三、以后山东省无论开办何项事务,德国商人有优先承办主权。这样,山东全省便沦为了德国在华的势力范围。
德国的捷足先登,引起了东亚强权国家日本的不满。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其势力范围进一步伸入中国,先后划定福建为其势力范围,占据了旅顺、大连租借地,控制了南满铁路,划定东北三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为其特殊利益范围。同时,日本还图谋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殊地位。
1914年七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政府认为这是取代德国在山东地位的天助良机。8月,日本对德国宣战,但军队不是投入欧洲战场,而是进兵山东,其用心昭然若揭。9月7日,2万多日军在龙口登陆,尔后长驱直入,10日到平度,12日达胶州,25日占潍坊,10月6日,进入济南。与此同时,日军第二批派遣部队2.9万人进攻青岛,11月10日,驻胶澳德军正式投降,由日军司令官宣布实行军管。从此,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和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又为日本所替代和强占了。
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动机,是企图趁机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扩张其在华的侵略势力。对此,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日军出兵山东以后,“以胶州湾为门户,龙口为辅,掌握胶济、龙潍两铁路为孔道,即可自由通达中国之堂奥。”1915年1月18日,日本进一步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共分五个问题:第一是关于山东问题,第二是关于满蒙问题,第三是关于汉冶萍公司,第四是关于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第五是内容庞杂。其中关于山东问题的内容共有4款:1.中国承认日本取代德国享有在山东的一切权益,2.山东各地及沿海岛屿,不得租让他国,3.由日本建造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线路之铁路,4.山东各主要城市,应速开作商埠。为了引诱袁世凯上钩,日本表示将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予以帮助。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帝制丑剧很快收场,山东问题成为悬案。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共2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解决战后事宜的“国际和平会议”。尽管日本百般阻挠,中国还是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提出了收回胶澳租借地和德国在山东一切权利的要求,列举的理由有:山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东的3600万人民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都是中国人;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和特权是在强迫下夺取的;山东人口拥挤,不宜殖民;英日联军攻占胶澳时中国曾提供人力和物力;根据和会所承认的民族领土完整的原则,胶澳租借地、胶济铁路、和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应当直接交还中国。然而,由于日本的强硬态度,以及美、英、法等国操纵巴黎和会使之成为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致使会议通过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这样,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关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完全失败。
自巴黎和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关注着大会的进展,纷纷致电中国代表团,或组织各种代表团亲赴巴黎,或举行各种示威请愿活动,坚决反对外交妥协退让,要求收回主权。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人民的愤怒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5月4日,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几千名爱国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他们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奏响了高亢的爱国主义进行曲。“五四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传遍世界。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感召下,中国代表团鉴于一再让步而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的情况,决定抛开北洋政府的训令,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同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五四运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尽管《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将其在山东的权益让给日本,但由于中国人民的反对,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以及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拒绝批准该和约,所以日本妄图巩固它在大战中所取得在山东权益阴谋并未完全成功。同时,战后在远东势力以大大增长起来的美国和战后在远东卷土重来的英国,不能容忍日本在中国独霸局面的继续存在。1912年11月,美国在英国的支持下,以维持和平缩减军备为名,召开了华盛顿会议,讨论远东问题、太平洋问题及限制军备问题。中日之间的山东问题再一次成为会议所要解决的内容之一。
这时期,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正风起云涌,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在此情况下,中国代表团通过各种途径,与日方进行了艰难的谈判。中日双方会议达36次之多,其间数次出现僵局。美国和英国出于遏制日本在山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的考虑,也希望中日双方解决山东悬案。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上签字。12月10日,中国正式收回青岛。1923年1月1日,中国开始接收胶济铁路。5月2日,完成了胶济铁路路警的接管。至此,山东问题遂告基本解决,但日本方面仍然保留了相当的权益,实际上仍把握着胶济铁路的命脉。对此,日本国内一部分人仍不满意,叫嚷这只是日本单方面的让步,是“屈辱”外交,为日本重新侵占山东大造舆论。因此,山东问题虽得到暂时解决,但仍潜伏着危机。
综观有关山东问题的国际交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而导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节节进逼;而山东问题之所以迁延岁月,迟迟不能解决,除了北洋政府软弱无能之外,还在于帝国主义列强总是以强凌弱、玩弄权谋、损人利己。山东问题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的精神鼓舞下,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斗争,并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民所给予的同情与支持。祖国的富强是人民幸福的可靠保证。在当今时代,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祖国繁荣,追随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这便是对“五四”先辈最好的纪念。
原载《中外天地》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