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的高校之一,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神话学等领域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有着悠久的文脉传统。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王统照、闻一多、童书业、高亨、丁山、陆侃如、冯沅君等先贤即享誉学界,其后关德栋、李万鹏等先生薪火相传,时贤多所推崇。为进一步推动青年民俗学者对前沿理论的探讨,砥砺中国民俗研究的新生力量,激发青年学生对民间社会研究的学术热情,拓展民俗学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组织海内民俗学、民间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领域的顶尖学者,特举办“山东大学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同时即日起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招纳优秀学员:
一、时间安排
2020年7月20日-8月3日。
二、研修主题
根据当下中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山东大学民俗学学科点的学术研究优势,本次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共分5大版块:前沿理论、田野研究、民间文学、民间文献、民族研究。
三、研修方式
1.本次暑期学校将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主办方将通知入选学员有关网络平台具体信息。
2.暑期学校将采取专家授课、主题互动以及专题讨论(学术沙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术沙龙由在读学员和特邀专家分别担任与谈人、主持人。
四、课程安排
召集人:王加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时间 |
授课专家 |
课程题目 |
7.20-21 |
刘铁梁 |
民俗的主体性与交流式民俗志 |
高丙中 |
从民俗研究到民俗学研究 |
刘晓春 |
祛魅与复魅——《金枝》的现代启示 |
7.23-24 |
陈泳超 |
传说动力学的行路与心路 |
王晓葵 |
民俗学的可能性——来自灾害现场的反思 |
徐赣丽 |
从乡村到城市——田野方法的调整 |
7.26-27 |
吕 微 |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 |
施爱东 |
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 |
巴莫曲布嫫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 |
7.29-30 |
赵世瑜 |
“文字下乡”与生活世界中的文字 |
刘志伟 |
阅读族谱:从口述传统到文字传统 |
郑振满 |
民间文献的收集与解读 |
8.1-2 |
李 松 |
自知、自洽、自信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 |
徐新建 |
民族、民间、民俗: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视角 |
杨正文 |
流动性、并接性与当下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
五、招生事宜
1.招生规模与范围:人数50人以内;面向全国在读学术型硕、博士(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各高校2018级在读优秀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
2.下载并填写“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报名表”(请见附件)。
3.报名邮箱:shandongminsu@163.com,邮件标题为“2020山大民俗学暑期学校报名-学校名称-姓名”。
4.报名截止日期:2020年7月10日,主办方将于2020年7月15日前正式公告遴选结果。
六、其他
此次暑期学校不收取报名费、学费,无其它费用。
七、结业方式
1.课程结束之后每名学员须围绕讨论主题,在2020年9月30日前向主办方提交一篇原创性、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论文将择优推荐至《民俗研究》或《节日研究》编辑部,论文推荐权、版权归主办方所有。
2.修业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员,主办方将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名义授予结业证书(含电子制式)。
附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报名表.docx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山东省民俗学会
《民俗研究》编辑部
《节日研究》编辑部
2020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