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退休教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退休教师 > 正文
冯春田

冯春田(中国语言学家、《文心雕龙》研究专家)

基本信息

冯春田,男,汉族,1952年生。著名语言学家、《文心雕龙》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山东大学古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入选首届山东大学“杰出人文学者”。

研究领域:汉语史、《文心雕龙》以及老庄哲学与魏晋玄学。

学术成果:出版多部重要学术专著,包括《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1991)、《近代汉语语法研究》(2000/2003)、《聊斋俚曲语法研究》(2003)、《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2012)、《〈文心雕龙〉释义》(1986)、《〈文心雕龙〉语词通释》(1990)、《〈文心雕龙〉阐释》(2000)、《〈文心雕龙〉研究》(2023)等;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承担者合作出版《古汉语实词释辨》(1985)、《论衡索引》(1994)、《王力语言学词典》(1995)等。在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等发表论文70余篇。

学术影响:

(1)汉语史研究。《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1991)对唐五代以来的重要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是继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1985)之后国内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早期重要专著。《近代汉语语法研究》(2000/2003)截至2022年被引用达1076次,多所高校采用为教材,与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共同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参考文献。《聊斋俚曲语法研究》(2003)被认为是近代汉语专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明清山东方言语法研究》(2012)开明清方言语法系统研究先例。冯春田汉语史方面的论文涉及秦简至明清时期的语言现象,注重事实的挖掘与演变规律的揭示,发表于《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学论丛》《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历史语言学研究》等权威或重要专业期刊,是研究汉语历史及其演变的重要文献,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文心雕龙》与老庄哲学及魏晋玄学研究。注重文本考释与理论阐发相结合,澄清人们对老庄核心哲学概念(如“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和对《文心雕龙》关键概念的误解,探讨《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和哲学渊源,揭示刘勰如何吸收以儒-道为主的诸家精华而构建起文章学理论。《〈文心雕龙〉释义》(1986)对《文心雕龙》研究具有正本清源作用,被认为是百年来“文心学”高水平代表著作;《〈文心雕龙〉语词通释》则是最早的一部全面解释《文心雕龙》词语的书。相关论文如《〈文心雕龙〉“文之为德”观试探》(1985)、《“文心”与“雕龙”—有关〈文心雕龙〉文章美学的探索》(1994)、《老庄“自然”观的实证分析》(1998)、《中国古代的“文美”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性质评说》(1997)、《由“人格之善”到“情文之美” —〈文心雕龙〉之“文质”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1997)、《融道于儒: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自然”论》(1998)、《“自然”与型范:〈文心雕龙〉与魏晋玄学之比较研究》(1999)等,被视为跨科际研究的典范,学术影响深远。

项目与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立项时间分别为1989、2002、2010),结项均为优秀;独立承担或参与其他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获第五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3),《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另获专著二等、合作著作一等及其他多项奖励。

曾任职务: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经学与小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社科院语言文学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社会兼职: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讯评议、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社科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等。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CNKI)、百度百科、百度学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fz.people.com.cn.2024-10-3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fz.people.com.cn.2024-01-23

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中国语言学年鉴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网站

《文心雕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云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