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学术热点

    学术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王学典教授主持2023和合文明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时间:2023-09-15 作者:

    9月8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中国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和合文明论坛”在新加坡举行。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王学典,作为国际儒联副会长主持开幕式,并作题为《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的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以“文明多样性与现代化”为主题,是国际儒学联合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重要实践。论坛首次在中国境外举办,以新加坡为首站,既是因为新加坡运用东方价值观推进现代化进程、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成功发展之路,也是因为李光耀先生是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理事长,是新加坡国父和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政治家、战略家。来自新加坡、法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中国等国家的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近15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与论坛有关活动。

    在开幕式环节,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和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分别发表书面致辞。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朱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袁敏道、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翁之昊(Luke Ong)、新加坡中国协会会长谢永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拉莫斯(Gabriela Ramos)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王学典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多样性是在文明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的双重维度观照下得出的深刻结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引发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文明的降维打击,非西方文明族群开始清醒认识到文明时间属性的重要意义。而西方文明的缺陷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又凸显了文明不但有时间属性,或者说时代属性,更有空间属性,或者说民族属性。文明二重属性问题的提出,意味着文明绝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超时间、超空间的文明是不存在的。当代中国在道路、理论、制度上完美传承了中华文明责任为先、集体至上与和合共生的东方伦理型文明特色,充分说明了不同空间属性的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厚重底蕴、赋予鲜明特质,为整个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多种路径选项。不同文明体之间展开对话,实现互鉴,是这些文明形态之间碰撞交往成本最低的方式;学术对话则是更具理论先导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方式。

    王学典说,期待与全球学者一道,通过对古老文明的研究阐释以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领当下的文明对话,促进文明包容共存,为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再作贡献。

    在主旨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学者还有:国际儒联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李晨阳,马来亚大学教授、拿督黄子坚。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深教授李焯然主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