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院黄玉顺教授出席“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

    时间:2012-11-27 作者:儒学高等研究院 

    2012年11月22日,黄玉顺教授出席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并作即席发言。发言的记者记录稿,刊于2012年11月27日《齐鲁晚报》(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21127/PageB01TB.htm),全文如下: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天时、地利、人和

    今天这个会议在山东举行,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性。

    从“天时”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复兴。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崛起,必定有一个文化复兴的过程。但把中国和西方作一个比较,中国从“五四”起就犯过一个错误:我们追求现代化,是把打倒自己的文化传统作为前提的。这和西方不同,他们的现代化正相反,是从他们的“文艺复兴”开始的。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才意识到。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谈这个话题。从“五四”以来,是“西学东渐”,通过学习西方寻找出路;我们现在应该反过来做,我写的文章题目是“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进’”,就是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文化复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像各位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是国外,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比如刚才提到的,人教社和孔子学院总部的合作。国家汉办以前只是开展汉语教学,去年开始作战略性调整,要进行文化输出。国外其实有这个需求;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创造需求。我们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美国夏威夷大学有一个协议,其中有一项内容是想做一个类似“哈佛公开课”的项目。他们向全世界讲西方的东西,我们反过来向全世界用英文讲中国的文化。但是现在还没有做起来,感到人才比较缺乏。

    从“地利”上来讲,山东是儒家文化的故乡、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例如中国孔子基金会,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但总部在山东,也可以说是山东的。我们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国学院”,也具有这种“地利”优势,希望与各位开展合作。

    从“人和”的角度讲,研究国学、研究中国文化的,咱们山东人数最多,队伍最庞大,其中有很多名家、大家。今天我们开这个座谈会,一方面是总结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开辟一些新的合作领域,这也是寻求一种“人和”。

    为此,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山大儒学院目前的工作。山东大学在2010年成立了儒学高等研究院,今年1月又和原来的文史哲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文史哲》编辑部整合,组建了新的儒学高等研究院,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国学院。国家提出“2011协同创新计划”,一所重点大学只能报一个文科的协同创新中心,我们山东大学申报的就是“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它的模式是“1+2+N”,“1”是山东大学,“2”是我们联络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N”是国内外其他许多高校和机构。经过大半年的工作,协同创新中心现在已经挂牌、运转起来了,估计下个月国家就会进行评估。这个中心有很多形式。我们设计了六个大平台,其中一个就是“儒学、中华文化普及与产业化”平台。今天座谈会的主题“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其实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可以开展合作。

    关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各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还任重而道远,主要涉及经典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培养等问题。首要的是经典选择的问题。要注意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目前的国学热,有的内容未必是恰当的。现在有一个误区,笼统地提倡“儒家伦理”、“传统道德”,把古代的社会规范、也就是“礼”当作一个整体来继承。孔子说过,“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损益”的。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未必都适用于今天的生活。儒学的根本不在“礼”,而在于孟子讲的“仁义而已”,尤其是仁爱的情感。孔子的全部思想可以用他的三句话概括:“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首先是“兴于诗”,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开始于“诗教”,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好的教育不是道德说教,而是让青少年不知不觉地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孝,就是唤醒他们对父母的爱的情感。现在有些地方提倡读《孝经》,这是要警惕的,《孝经》的主题是“移孝作忠”,提倡对统治者怀有对父母那样的情感、态度,这是很成问题的。所以,“诗教”和“乐教”,也就是情感教育,对青少年是最重要的。比如《诗经》里有很多好东西,现在很多歌曲、台词都现成地拿来,一个字都不用改,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家都明白。说白了,这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诗经》里最好的部分就是“国风”,其实主要是一些爱情歌曲。中国的青少年教育,一直有一个短板,就是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做得很不好。那么,让青少年读《诗经·国风》,或者说,教小孩子爱情歌曲,好不好?在我看来,这或许正是把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的大好机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就谈这些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