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至11月28日,“潍坊寒亭·寒浞与嫦娥历史民俗文化研讨会暨山东大学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潍坊市寒亭区寒亭宾馆召开。文化部,山东省社科联,寒亭区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山东大学党委研工部的有关领导,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等学术机构的相关学者、研究生以及潍坊本地的学者约4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以研讨寒浞与嫦娥传说为线索,分别探讨了如何开发利用“寒浞与嫦娥”文化,通过弘扬地域性文化,做大做强寒亭文化产业,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地域性文化,理性开发,服务民众,在民众生活中保护与传承等问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建议献策,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文化效应。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山东大学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
11月27日上午,“潍坊寒亭·寒浞与嫦娥历史民俗文化研讨会”在潍坊寒亭区寒亭宾馆开幕,会议由寒亭区政协主席郑立琦主持,区委书记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向在座各位介绍了寒亭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之后副区长葛凤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铁梁、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龙、潍坊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振民、烟台大学副校长兼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江林昌分别讲话,从发展特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区域文化交流、推动民间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历史考证等多个角度,为“寒浞与嫦娥历史民俗文化”这一课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然后,会议为设立在寒亭区的“山东大学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举行揭牌仪式。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致辞,介绍了建设该社会实践基地的宗旨和意义;山东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桑晓旻与寒亭区副区长葛凤春共同为“山东大学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之后,与会人员先后考察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位于东冢子村的寒浞冢、前埠下遗址、柳毅山风景区柳毅传书地、寒一村云台山高庙、于家大院等历史文化遗址,亲身感受当地厚重的文化,体味寒亭区悠久的历史、美丽动人的远古传说以及朴素而神圣的民间信仰,对寒亭古老而多元的文化有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印象。
28日上午,研讨会分两个单元进行。第一个单元是关于历史问题的探究。与会学者系统地挖掘整理了古代寒国历史文化,从“古史辨”的意义上探讨了寒浞的历史功过。谢玉堂对夏朝初期国家政治权力交接制度由禅让制向“家天下”的转换脉络予以悉心梳理,从夏王朝政权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阐释了寒浞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孙敬明对寒亭及周边地区的考古挖掘资料进行了要言不烦的梳理和说明,为这次研讨会奠定了一个关于地方地理与历史网络的根基;张富祥以史学家的眼光对于“逢蒙氏”、“豢龙”与寒浞的联系做出了精彩的讲述;刘宗迪则对嫦娥奔月故事在历史文献学、民俗学乃至天文学等视角进行了综合研究;曹定华从考古学的角度,列举了山东、河南出土的多处文化遗址,并对与会人员做了详细的介绍。张从军对每一位学者的发言都做了精彩的点评。
第二个单元则是关于民俗学的讨论。与会学者的发言集中于对寒浞嫦娥传说、寒浞信仰在寒亭地区的在地化表现,通过对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在当今区域社会中的活态传承及其遗址、景观、传说、民俗行为等文化形式的发掘、梳理,重新理解国家政治与民间社会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民间文化与民众思维逻辑的重新认知,以此贴近“文化传承人的内部视界”。李万鹏结合有关寒浞、后羿、嫦娥、常仪、有狐氏以及大禹、涂山氏等上古历史传说人物的甄别、辨析,隐约勾勒古寒国一带历史舞台上曾经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事件;刁统菊依据田野资料分析寒浞在寒亭地区的民间口头叙事乃至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认为由此编织的地方性知识系统展示出历史人物在区域社会中的多种形象印记,是一个既附加官方价值观同时也保留民间个性的过程;张礼敏以长期流传于寒亭地区的寒浞、后羿、嫦娥、柳毅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例,分析了民间传说区域体系的在地附着过程及其传承动力。马知遥从艺术创意学的角度对寒浞文化的故事包装提出建议,试图将传媒高科技的使用和寒浞文化联系起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鲁宏恩从寒亭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表现出发,提出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的可行性。张士闪通过分析潍坊市寒亭地区寒浞传说在传统社会中的传承动力和在当代社会中的“复兴”与“再生”现象,认为当今民间传说正在出现的“区域振兴”趋势并非偶然。作为乡民对历史、外界、阴间所代表的“他者世界”的素材化选择与想象性创造,民间传说在乡民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凝结为乡土知识,其中隐喻着地方社会“曾经的辉煌”或“被隐蔽的历史”,这在当代社会中表现为一种与独特性的区域传统、知识趣味、情感体验等相关的文化资源。他认为,正是地方政府试图通过相应民俗旅游产业的启动及其文化所有权的垄断性使用,对地处边缘的乡土社区予以商业化、资本化的运作,从而使得民间传说获得了被打造为区域“文化名片”的机会,由此产生的种种情形值得关注。
刘铁梁针对每一位学者的演讲所作出的点评,既妙语横生,生动深刻,又切中要旨,发人深思。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为研讨会做了一个精彩的学术总结。他在对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成就做出中肯评价之后,特别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本身就体现出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深度交融,而由此形成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在以寒亭为空间区位的区域文化研究中显现出相当的活力。大家集聚一堂,学术话语精彩纷呈,研究路径仁智互见,但都秉承了学理探讨与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中国学术传统,这不仅在学术史梳理、学理探索与学科知识积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通过区域历史与民俗事象的个案探讨,具有多方面的现实启发意义。这种多学科多元参与的学术讨论,有利于学术对话中的思想碰撞、信息交流中的知识生产,这将对打造古寒国文化城奠定历史文化基础、为寒亭区的长远规划发展明确历史文化定位,而且也将对历史学、民俗学学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