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史哲研究院举办民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节日研究》首发式

    时间:2010-11-15 作者:杨文文 

    2010年11月13-14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研究所承办的“近现代社会变迁与中国民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节日研究》首发式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作为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系列之一,也是一次关于中国民俗学学术研究的高层交流。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卡舒巴(Wolfgang Kaschuba)、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刘铁梁、山东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文化部李松主任与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为“中国节日文化研究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叶涛、山东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分别对中国民俗学、山东民俗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介绍了《节日研究》创刊过程。随后,德国洪堡大学教授卡舒巴(Wolfgang Kaschuba)、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分别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国内外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会议讨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对近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民俗事象及民俗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为近现代社会与民俗变迁、民俗学理论与历史、民俗学事象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四个板块进行了讨论,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惊天大事与发生在身边的琐屑小事统统纳入学术视野,探索国家政治、民俗变迁与当代民俗学的学术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小贯通,鞭辟入里,这类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模式将对中国民俗学的下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卡舒巴教授的《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欧洲视角》,关注的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地区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之间由杂糅并置向相互借鉴的现象。刘魁立先生的《共享性、动态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则从反思当今中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非遗保护社会运动出发,对与非遗有关的国家与地方的立法保护、非遗传承的活态性、民俗的“基质本真性”进行探究,由此对当今民俗学者的研究本位、学术追求等方面提出警示和提醒。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的《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与变迁》,以跨地域多个案的方式,将宏观的、大范围里的历史-地理比较研究与细致入微的社区民族志研究结合起来,把对集体传承的研究与对个人创造力的研究结合起来,这对于广泛意义上的民俗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二、一批勇于碰触前沿理论问题的学理性探索文章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博思教授的《思想之帝国:满洲民俗学与亚洲社会科学的长期变迁》、文史哲研究院刘宗迪教授的《为“耶和华”取一个中国名字:晚清教会刊物,关于基督教圣号翻译的论争》、中山大学刘晓春教授的《个人本真性的建构》等论述,探讨了国家身份、民族身份在当今时代身份认同的多样性以及文化本真性的问题,这种研究理念和学术努力值得尊重。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彭牧的《技术、民俗学与现代性的他者》通过考察欧美民俗学的兴起与现代科技和机械复制技术的内在关联,认为现代复制技术产生的记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民俗学研究,也改变了民众生活本身,提醒我们在民俗研究中更多关注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的技术平台。

    三、一批从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考察民俗变迁的文章,注意在民俗学的事象研究中引入历史时间的维度,在传统的事象本位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寄寓浓重的历史时间感。中国社会科学院色音教授的《试论蒙古萨满教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扬州大学车锡伦教授的《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至忏法、俗讲和“变文”》、北京师范大学岳永逸副教授的《你说的与我写的:砸吧地天桥的叙事》等一批以个案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民俗事象变迁,对现代社会中的民俗传承研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四、各地专家学者在立法保护、文化自觉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献计献策。日本东京大学菅丰教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学研究的实践问题——现代民俗学者应该走的“第三条路”》、上海大学陈志勤教授的《为了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美国盖茨堡学院李靖的《民族云南艺术云南的塑造》等论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施爱东的《早期民俗博物馆的计划、兴建于没落》、中国传媒大学王杰文的《“文本化”与“语境化”》、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刁统菊副教授的《婆家还是娘家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山东大学图书馆关家铮先生的《徐嘉瑞先生与俗文学研究》等论文,也从不同角度对民俗学理论及个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讨会闭幕式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分别对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会后,与会人员前往章丘市朱家裕及百脉泉进行了文化考察。

    相关链接:http://www.view.sdu.edu.cn/news/news/sdyw/2010-11-15/128978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