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滨州传媒网]艾恺教授畅谈“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时间:2014-03-27 作者: 

    摘要: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梁漱溟研究第一人——艾恺教授重返“第二故乡”山东,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作题为《这个世界会好吗——畅谈“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的报告会。

    111111111111111.jpg

    艾恺来山东了

    滨州传媒网讯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梁漱溟研究第一人——艾恺教授重返“第二故乡”山东,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作题为《这个世界会好吗——畅谈“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的报告会。“梁漱溟”、“艾恺”、“乡村建设”……当这几个关键词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想与滨州邹平脱离关系那是很难的(梁漱溟先生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建立乡村建设研究院)。遂,笔者专程从山城泰安赶往泉城济南,有幸听取了报告。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堪称梁漱溟研究第一人,1975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这个世界会好吗?》、《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等。他长期致力于研究梁漱溟先生和乡村建设运动,是我们邹平的老朋友。

    初见艾恺教授,他个头不高,身体微胖,不像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人那样高大威猛。一头白发,面色饱满,给人的感觉是很和蔼且平易近人。他中文流利,目光炯炯有神,看得出是做事认真,一心搞学术的人。由于感冒,作报告时他常咳嗽,声音变得沙哑,最后给学生赠书时还一笔一划签字留言,那种认真更让人感动,令我心生敬意。

    艾恺与梁漱溟

    梁漱溟——“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他生于“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身处一个几成绝响的世界,是山河破碎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操守与担当的典型代表。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洞见,其乡村建设对改造中国的不懈努力,他在庙堂之上不惜“逆龙鳞”的诤言,他晚年对这个世界的满腹期许云云,时至今日余音犹响。

    艾恺的博士论文是研究梁漱溟:“了解梁漱溟,就是了解中国当代重要的一段历史,研究梁漱溟,就是研究中国思想和文化史的变迁。”而他一研究就是40多年。1979年艾恺关于梁漱溟的处女作完成——《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众所周知,艾恺是因梁漱溟而开始研究中国,也因此而开始研究山东邹平地方史,这是梁漱溟曾经搞“乡村建设”的地方。滨州市邹平县是中国农村最早面向美国学者开放的调查点,虽然艾恺成为汉学家皆因梁漱溟,但其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却与梁漱溟却不同。艾恺的 《最后的儒家》一书的副题“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正是他对现代化存疑的体现。

    你不知道的梁漱溟

    “我不是一个学者,我是一个平民,” 山大颜炳罡教授主持报告会时引用梁老的话说,“我自己承认我是个有思想的人,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梁先生是“带着思想搞乡建,用农村现代化带动城市现代化的”。梁漱溟先生的后人梁钦元、梁钦宁两位梁家后人也做客报告会,山东广播电视台及北京大学山东校友会嘉宾也出席活动,报告会可谓阵容强大,高朋满座。梁钦宁先生在作“五四运动中的梁漱溟”报告中讲到,梁漱溟先生公开从法律角度来讨论火烧赵家楼,让我们又见到一个独立思考的梁先生形象。梁钦宁先生少时喜欢迪斯科,学会后跳给梁漱溟先生看,问爷爷是否喜欢,梁先生扶了扶眼镜,淡淡一笑:你喜欢就好。“百年沧桑救国为民,千秋功罪谁人评说。”这是梁先生挽联上的内容,可以说这就是梁漱溟先生一生的精神传承和真实写照。

    艾恺教授曾有言:就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更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在报告会临近结束时,学生们纷纷向教授先生发问:梁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夭折,那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功?若能成功,他对未来中国的影响会是什么?可否复制或推广……

    而其父梁济临终一问:世界会好吗?斯年之后,也成“梁漱溟之问”。今日之中国是否如先生当年所言一心向好,如今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追问,也都真切希望这些“问”,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是问题。希望梁先生留下的精神遗产和文人气节,能被人们了解、关注、继承、发扬。

    通讯员 王小东

    http://www.bzcm.net/news/2014-03/26/content_1419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