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淮南子》读书会顺利举办

    时间:2024-12-05 作者:

    2024年11月21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淮南子》读书会在知新楼A座2119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由儒学高等研究院聂济冬教授发起,主要围绕刘安及其门客编纂的《淮南子》第四篇《地形训》展开。儒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数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

    《淮南子》读书会以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为读本,主要围绕该篇主旨、具体内容和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挖掘、讨论。在本次读书会上,首先,栾峦对《地形训》进行题解,认为其紧承《天文训》“仰天承顺而不乱其常”的基本理念,将地理与人文相关联,用水土、气候等要素来联系人的气质和种类,由“天人感应”的脉络进一步拓展到地人联系,反映了作者从天到地,再从地到人的思维路径。继而老师提出该篇的写作逻辑是天地被神圣化,大家围绕《白虎通》《锦绣万花谷》等文献中对“地”的训诂、阐释展开讨论。顾博文讲解了《地形训》的内容概况和文本结构,指出其中很多文句大量摘录《山海经》《吕氏春秋》等文献,但也经过汉人的改造和文字修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人的宇宙创生、演变观。在地与人的关系方面,葛超认为《地形训》中不同地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各异的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人必须与地相应,不可违背自然,这与《淮南子》对天人关系所持的态度相一致。武文杰分析了《地形训》与阴阳五行的关系,指出文章将具体的地形地貌纳入阴阳五行的体系中,使其具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理论内涵。接下来,顾博文、武文杰、葛超等同学分别对《地形训》进行诵读、串解,进行重点疑难文句的释读,如“要之以太岁”“毛风生于湿玄”等,并就大九州说、地人相关体系、生物进化论三个主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阅读、分析中,聂济冬教授指出,《地形训》的地理知识应当来自巫觋知识系统,其构筑的地理模式是想象的。此外,该篇与《山海经》的《海经》有着因袭关系,其中的“大九州”地理模式的构想依据是《海外经》和《大荒经》的月令图模式,与谶纬《河图》的地理认识有很多相同处。而后,聂济冬教授提出问题,《地形训》中的神话描写的书写意义是什么?大家各自从不同层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聂济冬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该篇秉持着一种地人同体、万物一体的理念,通过九州说、昆仑说等空间认识,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揭示法地、顺物思想,达到天地人三者的和谐。

    本次读书会通过阅读、分析《淮南子》第四篇《地形训》,使得与会同学们在对地形与自然现象的阐释中深刻了解到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化观念,有助于更好地探究历史地理学的内涵和价值观。聂济冬教授逐一点评了各位同学的发言内容,充分肯定了大家的解读和思考能力,并强调同学们应该培养问题意识,从细节处发现闪光点。《淮南子》第四次读书会至此圆满结束。


    文字丨栾峦

    图片丨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