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上午,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讲座“中国民俗学的早期建设与宣传造势”,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2116教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主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叶涛教授主持,校内外多位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施爱东研究员指出以往的学术史研究无关人事,但正如他在《蛋先生的学术生存》一书中的核心论述,“无形学院”、学术领袖相关的人际关系史对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此类历史表述往往以十分隐晦的方式呈现,更需要研究者对文献记述抽丝剥茧,方能凸显。
施爱东研究员强调民俗学并不是一门天然的学科。民俗学学科的建构与大力宣传始于中国第一个民俗学会——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创立。该会以顾颉刚为首,聚集了一批有志于民俗学的青年学者,他们发行学刊、印行丛书、开设传习班、筹办风俗物品陈列室、展开民族调查,对民俗学学科建设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讲述中,施爱东研究员回顾了顾颉刚、钟敬文、杨成志、鲁迅、傅斯年、容肇祖、刘万章等学者在中山大学的学术活动轨迹,分别分析了他们的职务、人事变动与民俗学会发展或隐或显的关联。
最后,施爱东研究员总结,中山大学将民间文艺划入民俗学,最早打出“民俗学”的旗帜,是反复权衡的结果。民俗学成为一门现代学科,不仅是学术积累的产物,诸多学术活动的宣传鼓吹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如何查找早期学科建设资料、青年学者如何根据学科发展形势展开研究等问题。施爱东研究员提醒大家对待资料一方面要广泛搜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辨析检验。叶涛教授以施爱东研究员的成果为例,指出青年学生务要专攻一门,潜心钻研,切忌好高骛远。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 | 陈慢慢
图片 | 朱家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