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尼山国学大讲堂

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二十六讲:古伟瀛教授主讲“当今影响史学理论的五位西方学者及柯文新著”

时间:2017-12-25 作者:张道奎

12月23日,著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前主任古伟瀛教授做客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二十六讲,以授业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当今影响史学理论的五位西方学者及柯文新著”的学术报告。本场报告由王学典教授主持。

古伟瀛教授以刺猬型学者和狐狸型学者的生动有趣的比喻开场,并以刺猬自喻,认为后现代史家大都是狐狸型的多元主义者。古教授结合近期在西洋史学方面的阅读,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今影响史学理论的五位西方学者和四本英文版史学著作。为了使同学们对后现代史家的史学观点、叙事方式有较深的理解,古教授还特意解释了后现代史家常用的几组关键词,如“Empirical-analytical-representational”对应治史的三个阶段——搜集史料的实证性阶段、解释及分析实料的理论建构阶段和进行修饰叙述的再现阶段;如“Word vs world”,前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后者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后现代史家普遍认为前者不能完全表现后者;历史学的记忆“memory”也是有选择的,因而“Correspondent truth”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神话;后现代史家认为历史学的著作主要是美学的(Aesthetic)和伦理学的价值。

古教授的主题演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五位西方著名的历史学者以及他们的历史思想特点。古教授认为:海登·怀特(Hayden White)是后现代主义学家中比较有治史经验的人,受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他)认为历史著作沒有优劣,只有不同,历史是意造出來的,而不是有待史家去发现的。很强调史学研究及表述过程中所使用的风格技巧。凯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是哲学出身,广为人知的是其“历史终结”的理论。(他在)1991年出版的《反思历史》(Rethinking History),引发了第一波对后现代史学的批评,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人的战斗。詹京斯主张历史可以消失,认为历史学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为维护既得利益而发明的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庆祝历史学的没落。罗伯特·罗森斯通(Robert Rosenstone)做过电影编剧,是影视史学的实践者。古伟瀛教授结合罗森斯通的历史著作MIRROR in the SHRINE,介绍了罗森斯通把蒙太奇、特写、插叙的影视手法和第一人称应用到史学写作中的具体特点。桑德·柯文(Sande Cohen)则是文化理论家,强调史学写作的叙述,认为“文本之外无他”。历史由叙述中再现,而其中受到许多政治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他在History Out of Joint:Essays on the Use and Abuse of History一书中认为历史被滥用了,并揭发了美国史学界的堕落。弗兰克·安科史密斯(Frank Ankersmit)早期强烈主张过去无法掌握, 只有再现,但后期认为可以借着记忆及个人的崇高的或升华的历史经验而感受到某种的过去。后期思想中含有人类可以捕捉历史记忆的认识,其中“过去总是与我们同在”广为流传。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三本新书和其中的两种史学方法。古教授结合相关英文书籍,向同学们详细解说了艾伦·蒙斯洛(Alun Munslow)所著的A History of History,批评了书中对上古、中古史学和西方以外地区史学的缺失。书中以认识论为立场,把当代史家分为重建派、建构和解构派,以及以詹京斯为代表的认为历史有无存在必要的后史学派;又介绍了一本较为前卫的史家思想自传的合集。并详细讲解了罗森斯通所写的Confessions of a Postmodern(?) Historian一文,使同学们直观感性地了解到罗森斯通打破传统的历史文章写作方法的一些细节。在介绍保罗·柯文(Paul A. Cohen)关于大众记忆的新著History and Popular Memory: The Power of Story in Moments of Crisis时,古教授称赞了柯文宏大的历史眼光,指出二十世纪各国用来进行政治操作的历史事件,在政治化的宣传中所呈现的往往与真实情况差距甚大。在柯文看来,人们往往用历史的知识对历史真相加以包装,以期达到目前的某种目的。这些大同小异的利用历史来面对当下的危机的做法,是有一种跨文化差异的共同性的。

随后王学典教授同古伟瀛教授、蒋竹山副教授、陈峰教授、郭震旦副教授就林同奇所译的柯文著作《在中国发现历史》与古伟瀛教授译本(名为《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前瞻》,由台湾联经出版)的异同、台湾主流史学界对后现代史派的看法、台湾史语所的学派特征及近期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王学典教授认为: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港台曾在大陆史学界与欧美史学界之间扮演过跳板的角色,而今天港台这一跳板中介的地位已经消失。中西方史学研究存在时间落差的时期,也已经结束。最后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在今天大数据时代,未来史学领域的较量将几乎完全依靠个人史学理论水平的高低和视野的大小。因此后现代史学的理论非常重要。指导同学们阅读、学习后现代史家的史学名著,也是古伟瀛教授此次学术报告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