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尼山国学大讲堂

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三十一讲:潘光哲教授谈关于现代中国史学实践的一些反思

时间:2018-10-24 作者:文/李旭冉 图/王锦阳

20181022日下午两点,“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三十一讲在知新楼A2116报告厅准时开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关于现代中国史学实践的一些反思”的报告,报告由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教授主持,陈峰教授在报告结束后作了精彩点评。

潘光哲教授首先列举了傅斯年点评杨树达的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史学史研究必须回到具体的历史现场,检讨具体的史学实践,而不能为前人成说所拘囿。接着潘光哲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萨义德的“理论的旅行”的思想,认为任何理论都是对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情境的回应,理论的变异由其所进入的情境决定,近似的社会和历史情境会造成近似的理论变异。潘光哲教授认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在域外新史学思想引入之前就已有提出了与美国新史学相似的观点,就是“理论的旅行”思想的一个实例。最后,潘光哲教授认为,在史学史研究中应当注意历史学与具体的社会和历史情境的关系,史学史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史学流派”史或“书籍史”与个人的思想史,做史学史研究一定要放宽视野,注意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潘光哲教授最后总结说,学术研究一定不能仅仅依靠检索各种数据库,而要秉持“手工作坊”的精神,阅读原始材料,力求回到具体的史学实践与社会历史场景。潘光哲教授还介绍了他近年学术研究的成果,如对蒋介石日记的分类整理等。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潘教授再次运用“理论的旅行”的思想,对师生提出的“胡适的‘西方化’与陈序经‘全盘西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生动解答。潘光哲教授的讲座亦庄亦谐,妙语连珠。最后,陈峰教授对报告作了精彩点评。济南市各高校师生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