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尼山国学大讲堂

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三十四讲:包伟民谈历史与理论——关于宋代“货币地租”问题讨论的启示

时间:2018-12-23 作者:李琴

20181222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三十四讲)”在知新楼A1017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宋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主讲,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家峰主持。

包伟民教授主要从宋代的几个一般性问题、关于“货币地租”问题的争论看历史现象的解读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本次讲座的内容。首先,他主要论述了宋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唐宋以降之新局面”的主要表现这两个关于宋代的一般性问题。关于宋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问题,包教授引用并附议了王国维、陈寅恪等老先生认为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对于后世具有巨大影响的看法,进而提出宋代大体上奠定了后800年历史的方向这一主张。其次,包教授提到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宋代历史显著特点,也是宋代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而如何解释这些新经济现象,则涉及史实重构与现象解释两方面问题:史实重构主要表现在如何释读文本方面,即如何从字里行间读出文本传递出的真实信息;现象解释实质上是范式的套用,简言之就是现象类比,也即是理论应用。在此基础上,包教授引出在宋史研究的学术史上,关于“货币地租”问题的研究与相关学术辩论,是能够说明这一人们如何解释历史现象的过程的学术案例。最后,包教授提出史学研究为何常常需要依靠“理论”的指导的问题。包教授认为理论对于指导不同民族与时代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而且,借鉴前人已成系统的结论,对于提升研究者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同时,史实的复原与史实间的联系分析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借助理论在分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在本场讲座的最后,刘家峰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他认为本次讲座是一次展示如何做学术的极好的学案,能很好地适用于中国历史研究的其他历史时段与历史事件。其次,他也提到阅读史料与理论、概念的运用的关系是十分值得研究者注意的问题。最后,他重申了包教授认为“学术论争”对于“学术史进步”具有正面意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