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尼山国学大讲堂

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五十一讲:朝戈金教授谈“言与文:文化传承问题”

时间:2022-12-01 作者:图/文王晓涛

2022年11月30日下午,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的“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五十一讲在线上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朝戈金做了题为“言与文:文化传承问题”的学术演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教授主持讲座,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的近300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朝戈金教授从一幅语言地图和“语言多样性却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主题开启讲座,他认为,比利时历史学家Jan Vansina“口头传统应当被置于中心位置”这一观点,代表了人文学界晚近看待口头传统知识论的一种转向。口头和书写是人类最重要的媒介技术,合起来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口头传统对于民族文化传统和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较多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大分野”争论而形成的口承-书写“等式”二分法之中。随后,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具体案例,从《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1989年)、“人类口头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1999年)、《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年)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的出台等几个方面,完整讲述了口头传统在国际视野中重要程度的变化。而在“口头”“非物质”“无形”的三重界定中,他认为“口头传统”一直是整个非物质文化中最重要的环节。

最后,对于口头诗学的晚近理论,朝戈金教授分别从整序接受、书写的遗骸、言文互缘、“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与“言文桥接”、口头文本及“大脑文本”(三层两径)和文化生境、文类谱系及伴生文本等6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认为,口头文学晚近的研究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古老叙事传统的问题,更是解决整个人类文化和文学的问题。通过从口头文化传承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倒过来看文化传承问题、文学传播和接受问题,才能形成更加清晰的图景。

演讲结束后,叶涛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朝戈金教授的讲座内容系统梳理了文化传承的问题,探讨了口头传统相关的理论、历史、现实研究的关系,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方向和研究思路。最后的问答环节,朝戈金教授耐心回答了关于当今文字记录下的口头传统现象、非遗口述史的主流研究理论、文字记录的结构功能影响、口头文学的媒介传播偏好、媒介生态学的民间故事研究、作家文学对于口头文学的传承、再造与传播等诸多问题,使参会师生对“言与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