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以及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四十九期)”在知新楼A1916举行。此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访问学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博导教授黄保罗主讲,由我院翟奎凤教授主持。
此次讲座,黄教授主要从理性和现代性关系问题出发,重点阐述马丁·路德之理性,反思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五四运动”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出在近现代西方文化泥沙俱下涌入中国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做出正确选择的必要性。
首先,黄教授讲述了中国现代化和现代性的背景。中国的现代性萌芽于清王朝统治末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冲击,此时应运而生的“五四运动”显示出一定的现代性,但这种理性的启蒙被掩盖在强国梦和民族性的感性之下。
其次,他介绍了现代性与西方性的渊源。他认为中国社会西方化的进程是坎坷的,是迫于现实之下功利的改变,无法把握西方之所以先进的真正精髓。而当人们在100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五四运动”之时,方可知其全盘以西方为榜样从而缺乏理性的分析。
再次,他提出现代性始于古代和中世纪结束之后。他强调现代性的落脚点是人,并由此分析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中理性的发展变化。他指出西方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近现代的中国却企图迅速实现,这势必会出现问题。
最后,他再次回到本次讲座主要探讨的路德与现代性话题。他认为马丁·路德的理性是辩证的,其关于理性的看法前后是一个悖论。关于人的理性,他总结道:“灵是根本,魂是活动的内在体系,肉(身)是直接发生影响的具体。”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与黄保罗教授的提问与交流中圆满结束。黄教授表示中国对现代性的理解,无论是在近代还是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都存在很多误解,至于现代性是在哪些方面“现代”,他认为这是个开放性的话题。